【推荐者语】一纸家书,跨越五千公里山河;三代赤诚,延续百年精神脉络。这封信来自天山北麓的军营,字里行间既有沂蒙山水的温润乡愁,更有军人后代的使命担当。
曾祖父的扁担挑着民族不屈的脊梁,父亲的退伍证刻着保家卫国的誓言,而新时代的青年军人,正以键盘为钢枪、比特为弹药,在数字边疆续写守护传奇。从战火纷飞的支前路上,到科技赋能的无形战场,变的是时代场景与战斗方式,不变的是融入血脉的沂蒙精神,是代代相传的家国情怀。
这封信不仅是儿子对父亲的深情倾诉,更是一名青年军人向时代的庄严告白——以青春铸盾,用忠诚作答,让红色基因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荣光。读懂这封信,便读懂了中国军人“守一寸山河,护万家灯火”的永恒初心。
盛建伟

以青春铸盾,续荣光不负山河
老爸:
见字如面!
五千公里外的营区,《沂蒙山小调》正顺着广播的电波漫开。天山北麓的寒风裹着雪粒,一遍遍叩击窗棂,我捧着您的信读了又读,指尖抚过字里行间的温度,仿佛触到了蒙山的肌理、温河的暖流,也听见了条案上那根扁担与退伍证,正低声诉说着岁月里的赤诚。
您和母亲擦拭“光荣牌”的那个夜晚,我这边正星河滚烫。整座军营枕着边关月色,比沂蒙的月色更显苍茫,却同样照亮了刻在骨子里的守护。您说光荣牌是使命与责任的象征,儿子懂——它悬在咱家门楣,是祖祖辈辈的荣光;此刻压在我肩头,便是寸土不让的千钧重任。
我总想起曾祖父那根深褐色的扁担。战火纷飞的年代,它挑起的不只是军粮弹药,更是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而您的退伍证上,斑驳的字迹里藏着钢枪与誓言,在普通士兵的岁月里,锻打出了最不平凡的光华。正是这“支前”的扁担与“冲锋”的退伍证,为我锚定了人生的坐标——我的战场虽无硝烟,却是事关家国安危的数字前沿,每一寸防线都不容有失。
您问我“沂蒙精神”的真谛是什么。如今我终于明白,它从不在遥远的故事里,而是在我的血脉中奔流不息。它是曾祖母千层底里密密缝的牵挂,是红嫂们危难时燃起的生命之火,更是咱沂蒙人在石头缝里也能扎根生长的倔强。这片土地赋予我的精神钙质,让我在无形的疆域里始终挺直脊梁。我的“钢枪”是键盘,“弹药”是比特,“堑壕”是纵横交错的光缆。父亲,您当年用血肉之躯筑起守护家园的堤坝,如今我们正以智慧为刃、忠诚为甲,在数字世界构筑新的长城。时代在变,战场在变,但军人守护万家灯火的初心,从未改变。我守护的这条网线,一端连着天山的风雪,另一端连着咱沂蒙老家袅袅的炊烟,连着您和母亲灯下的牵挂。
您总把“沂蒙精神”挂在嘴边,如今它已深深刻进我的骨髓——是红嫂哺育伤员的乳汁,是支前队伍滚滚向前的独轮车,也是我此刻紧握不放的“钢枪”。请您放心,儿子定会像守护边疆的前辈们一样,守护好这份流淌在血脉里的信仰。
您说军营是座大熔炉,我正沐浴着烈焰接受淬炼。在这里,我磨去了年少的稚嫩与浮躁,炼出的是军人的忠诚与坚韧。我如饥似渴地钻研新知识、驾驭新装备,只想让传统沂蒙精神的“精钢”,熔入现代高科技的“烈焰”,把自己锻造成无坚不摧的“合金”,守好祖国的每一寸“数字疆域”。
请转告母亲,边疆的风雪虽寒,但儿子心中有火。这火,是您和母亲传递给我的家国情怀,是沂蒙精神永不熄灭的薪火,更是强军兴军路上的澎湃激情。这团火,足以抵御世间所有风寒,照亮我守护家国的征程。
二老务必保重身体,勿为我牵挂。儿子坚信,待到捷报传回家乡的那一天,咱家门楣上那块“光荣牌”,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新荣光。
此致
敬礼!
儿子:王钦
2025年冬于乌鲁木齐市
王钦,山东省费县人,2006年7月出生,共青团员。大学在读期间响应国家号召,于2025年3月毅然入伍,现服役于新疆乌鲁木齐市某部。秉持“执戈卫疆土,青春赴使命”的初心,以赤子之心守护边疆安宁,用热血青春践行“强国有我”的誓言,尽显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aob1r0PGJfCD44Q2_HZb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