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山东__全景影像,出彩山东!
关键词

张中海:毛体书法可贵之处在于形似与神似巧妙结合

如今,写毛体书法的人很多,然而,大多书者都步入了一个怪圈,那就是只追求“形似”,想方设法在“形似”上下功夫。

其实,形似并不难,难的是神似。

1348500651.jpg

张中海书法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达到了形似与神似的巧妙结合。在主攻毛体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的、独特的书法艺术。因此,他得到了各界广泛的好评。

张中海生于1949年,山东馆陶县人(后划为临清市),属于典型的“根正苗红”。又因为从小习武,有一身好武艺,所以,很早就当上了民兵连长。1968年,张中海参军入伍,在北京卫戍区(中央警卫团xxx)担负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警卫任务。

从小,张中海就对毛主席有着朴素的感情,及至来到毛主席身边,成为毛主席的卫士,那由衷的感情和忠诚就变为努力工作的动力,也因此获得了令人艳羡的荣誉。1969年国庆节前,经过层层筛选,张中海被选拔为建国二十周年陆军仪仗队成员,接受主席检阅,后又被选为我国第一支国际礼仪队(即后来的三军陆军仪仗队),专门接受外国元首的检阅。

这辉煌的,也是令张中海颇为自豪的经历的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正直的人品。这,在我与他的交往中也有感触。

初识张中海,既感觉眼前的这位老人挺和顺,话不多,没有眼下某些所谓书法家的张扬。及至逐步加深,乃为认识这样一位至情至性的老人而高兴,遂不由的为张忠海的书品人品而击掌。

张中海自幼酷爱书法艺术,从上世纪60年代初即开始学习王羲之、颜真卿真帖及草书,多年习书不仅提高了他的书法水平,也养成了他爱看、好学的好习惯。给毛主席党中央做卫士的良好机遇,使得他有了近距离接触伟人的机会,于是,他便利用一切时机学习毛主席的书法,刻苦地临摹并研究毛主席的书法艺术,成了他表达对毛主席的敬爱和崇拜的最好方式。而当技艺与感情结合,当感情融入笔端,多年的积累便随感情迸发,从而纵情笔墨、笔走龙蛇。

艺术是人类情感和精神生活的创造性表现,任何艺术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书法也不例外。张中海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当多年的传统书法艺术积累与对毛体的深入研究相结合时,这份“情”就成为一个纽带,成为他书法艺术更上一层楼的加速器。观其作品《为人民服务》、毛泽东词《清平乐·六盘山》等,那恢宏的气度,苍劲有力的笔法,毛体神韵毕现,而其中又不乏鲜明的个性特色,读之令人赏心悦目。

当前,书法感情说盛行。书法艺术与人的感情之间的关系是异常复杂的,它涉及书法美学、书法心理学、书法创作学和书法鉴赏学等众多领域。但不管怎样,用情至深,书艺亦深则毫无异议。

毛体书法家张中海就是一个情之为大的人,随着他的用情之深,他的书法也愈加精到、愈加深厚了。(张代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