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沅泽:四次阅兵路,一生长安情
盛建伟
在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一支队,有一位军人的经历格外耀眼,他叫李沅泽。从警士到警官,从受阅队员到方队教练员,他先后四次踏上阅兵之路,与长安街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他的故事,要从山东沂蒙山区说起。
李沅泽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区,那片红色的土地,孕育了无数英雄儿女,也赋予了他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沂蒙山区有着深厚的革命历史底蕴,这里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深深扎根在这片土地上,也在李沅泽的心中种下了爱国与奉献的种子。他的父亲曾是一名军人,服役于原38集团军某团,从小,父亲口中那些热血的军旅故事就点燃了他对军队的向往。
2012年,李沅泽怀着满腔热血参军入伍,来到了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一支队,而他担负的第一个哨位,便是被誉为“离祖国心脏最近的哨位”——金水桥哨位。第一次站在金水桥哨位上,眼前的长安街车水马龙,国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肃穆。那一刻,“长治久安”不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眼前实实在在的繁荣盛景,自豪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作为执勤哨兵,李沅泽在这个哨位上一站就是10年,长安街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次日出日落,都见证着他的坚守与成长。但在他心中,一直有一个憧憬:有一天能以受阅队员的身份正步走过长安街。
2015年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举行,李沅泽终于迎来了实现梦想的时刻。为了能在阅兵中展现出中国军人的风采,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训练场上,站姿不标准,他就在衣领上别上大头针,一场训练下来,脖子上布满了红点,可他咬牙坚持,最终做到4个小时纹丝不动;眼神不够坚毅,他就睁大眼睛,迎着太阳、风沙,即便眼睛红肿流泪,也从未放弃,直到练出坚定有力的眼神;踢腿无力道,他就趁晚上休息时间,一个人在楼道里偷偷加练,小腿绑上10斤重的沙袋,每晚踢100脚,连续2个月,每天晚上踢2小时,高强度的训练让他的右腿肿胀,但他坚决不同意休息,生怕掉队。在“9·3”阅兵仪式上,李沅泽向祖国和人民交上了一份完美答卷,从站岗的哨兵到受阅队员,他完成了军旅人生的第一次跨越。
2017年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李沅泽作为排面长再次受阅;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他又以骨干队员的身份参与其中。每一次阅兵,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正步走过长安街,他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使命。
如今,李沅泽以教练员的身份,第四次参加阅兵任务。从原来的受阅队员到现在的方队教练员,这是他军旅生涯的第二次跨越。身份的转变意味着责任的加重,他深知自己不仅要自己走好,更要带出一支优秀的受阅队伍。作为“铁面教头”,李沅泽对队员们要求严格。三伏天的训练场上,烈日炎炎,地面温度高达四五十摄氏度,队员们的汗水湿透了衣衫,但他依旧严厉地喊着“脚尖下压!腿绷直!”他对队员们说:“我们要在世界人民的目光里走上长安街,正步通过天安门,展示新时代中国军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的最好风貌。”
新兵祁海总做不好劈枪动作,李沅泽带着他看《南京照相馆》,影片中革命先辈们英勇无畏的身影让祁海深受触动,李沅泽告诉他:“这枪劈的是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要劈出当年革命先辈的气魄!”作为来自沂蒙老区的山东汉子,李沅泽把童年记忆里《抗战英烈传》的故事讲给队员们,“六姐妹”纳鞋底支援前线、左权将军的家书、狼牙山五壮士的纵身一跃,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都成为了队员们训练间隙相互加油鼓劲的精神动力。
在主题式“三互”活动分享会上,李沅泽会给队员们讲关于长安街的故事。他说,五四运动中,爱国学生高喊着“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走上街头,长安街见证了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觉醒;抗日战争时期,长安街虽经历战火,却始终承载着抵御外辱、争取独立的不屈意志;从开国大典到改革开放,长安街记录着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每一步跨越。在他看来,长安街不仅是一条大街,更是展现国家形象的窗口和传承民族精神的载体,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坚实纽带。
从金水桥哨位到阅兵训练场,十二载春秋更迭,李沅泽在长安街留下了自己的成长蝶变。综合演练前,训练场上的灯光将钢枪照亮,年轻的战士们目光如炬。李沅泽会对他们说:“当你们正步走过长安街时,请记住你们每个人眼前的景象!那是中国军人从苦难走向胜利的历史记忆,那是每一个中国人对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共同向往!”
李沅泽,这位从山东沂蒙山区走出的军人,四次参加阅兵,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诠释着对长安街的热爱,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军人,在阅兵路上,在保家卫国的征程中,不断前行,向着荣光奋进。
【作者简介】盛建伟,山东省微山县人,1962年4月出生,1980年11月入伍,研究生学历,参加过对越防御作战,大校军衔。曾任陆军第67军炮兵团放映员,陆军第67集团军政治部宣传处干事,山东省军区政治部宣传处副处长,费县县委常委、县人武部政委,临沂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军旗下走来的创业人》《军旅如歌》《沂蒙精神沂蒙兵》《大爱沂蒙》《沂蒙红商》等作品。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ydx9oLxRPfNLH75-5-zOb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