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山东__全景影像,出彩山东!
关键词

微山湖上的抗日传奇:铁道游击队的故乡记忆

微山湖上的抗日传奇:铁道游击队的故乡记忆

盛建伟

3.jpg

在鲁西南的广袤大地上,有一片碧波浩渺的水域——微山湖,它不仅以旖旎的自然风光闻名遐迩,更因一段波澜壮阔的抗日传奇,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这里,是铁道游击队的故乡,是无数抗日志士抛洒热血、保家卫国的热土。


一、走进微山湖,触摸历史脉搏

踏上微山湖的土地,扑面而来的不仅有湿润的湖风,还有厚重的历史气息。微山湖面积广阔,湖中有众多岛屿,湖岸线蜿蜒曲折,芦苇荡一望无际。这些独特的自然条件,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了游击队员们与敌人周旋的天然屏障。

0.jpg

漫步在湖边小镇,古色古香的街道、青砖灰瓦的建筑,仿佛都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街道两旁的商铺,售卖着与铁道游击队相关的纪念品,如印有游击队形象的徽章、讲述抗战故事的书籍等。不经意间,还能听到老人们用带着乡音的话语,向年轻人讲述着当年的英勇事迹。


二、小李庄:见证游击岁月

着湖边前行,来到了小李庄,这里是探寻铁道游击队历史的重要之地。小李庄三面环水,芦苇丛生,位置隐蔽,是开展游击活动的绝佳场所。如今的小李庄,经过修复和打造,重现了当年的风貌。

1.jpg

走进村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两间简陋的土坯茅屋,这里曾是铁道游击队刘洪大队长的大队部。屋内陈设简单,一张木桌、几条长凳,墙上还挂着作战地图和老式步枪的仿制品,仿佛能看到游击队员们围坐在一起,讨论作战计划的场景。

不远处的“芳林嫂故居”,也吸引着众多游客的目光。芳林嫂的原型是许多在抗战中做出贡献的女性,她们机智勇敢,为游击队传递情报、照顾伤员,在后方默默支持着抗日斗争。故居内展示着当年妇女们使用的纺车、织布机等物品,让人感受到她们平凡又伟大的一面。

村里那间看似普通的“茶馆”,实则是游击队重要的瞭望哨。坐在茶馆里,透过窗户向外望去,湖面上的动静尽收眼底。当年,游击队员们扮作茶客,在这里观察敌人的动向,一旦发现敌情,便迅速传递消息,为战斗做好准备。


三、铁道线上的战斗传奇

铁道游击队,这支令日寇闻风丧胆的队伍,以津浦铁路为战场,展开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战斗。他们凭借着对地形的熟悉和灵活机动的战术,在铁道线上神出鬼没。


2.jpg

“飞车夺枪”是铁道游击队的经典战斗之一。当时,日寇将一批枪支弹药通过火车运输,游击队得知消息后,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几名队员趁着火车行驶速度较慢时,如敏捷的猿猴般爬上火车,与押运的敌人展开激烈搏斗,成功夺取了枪支弹药,为后续的战斗提供了有力支持。

破坏敌人的铁路运输线,也是铁道游击队的重要任务。他们常常在深夜行动,将铁轨拆卸、桥梁炸毁,使敌人的交通运输陷入瘫痪,有力地打击了日寇的物资供应和兵力调动。日寇曾多次对铁道游击队进行围剿,但游击队员们凭借着微山湖的复杂地形和群众的支持,一次次化险为夷。


四、秘密交通线:抗战的“红色生命线”

在微山湖的抗战历史中,还有一条鲜为人知却至关重要的秘密交通线。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军对各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严密的交通封锁,为了保证延安与山东、华中两大战略区之间的联系,微山湖区的抗日武装力量依托微山湖的自然屏障,开辟了这条秘密交通线。

4.jpg

这条交通线东起津浦铁路沙沟车站以西的彭楼,西到湖西单虞抗日根据地。在这条交通线上,发生了许多惊险的故事。游击队员们护送刘少奇、陈毅、朱瑞等千余名党政军领导干部往返于苏北、鲁南、延安等地。他们需要避开敌人的重重关卡和巡逻队,有时要在芦苇荡中潜伏数日,等待最佳的护送时机。

除了护送人员,这条交通线还承担着运送物资、传递情报的重任。药品、粮食、文件等重要物资,通过这条交通线,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各抗日根据地,为抗战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五、精神传承: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

时光飞逝,如今的微山湖早已恢复了宁静与祥和。湖面上,渔船穿梭,渔民们撒网捕鱼,呈现出一派悠然的田园风光;湖边的城市和乡村,也在快速发展,高楼林立,道路纵横。

然而,那段抗日的历史、铁道游击队的精神,却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来到微山湖,参观铁道游击队纪念馆、旧址,聆听抗战故事。学校也经常组织学生到这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让年轻一代了解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在微山湖的岸边,矗立着一座高大的铁道游击队纪念碑,碑身巍峨,庄严肃穆。纪念碑上,游击队员们持枪冲锋的形象栩栩如生,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每当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纪念碑上,洒在微山湖的水面上,整个场景既壮美又令人心生敬畏。

5.jpg

微山湖,这片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它不仅是自然风光的胜地,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铁道游击队的英勇事迹和不屈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勇往直前,砥砺前行。


【作者简介】盛建伟,山东省微山县人,1962年4月出生,1980年11月入伍,研究生学历,参加过对越防御作战,大校军衔。曾任陆军第67军炮兵团放映员,陆军第67集团军政治部宣传处干事,山东省军区政治部宣传处副处长,费县县委常委、县人武部政委,临沂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军旗下走来的创业人》《军旅如歌》《沂蒙精神沂蒙兵》《大爱沂蒙》《沂蒙红商》等作品。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K1tK-72o7DMQJz6YiihO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