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内蒙古宁城县群众投诉称,2023年,在国家能源集团大力支持下,长皋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项目整合投资1913万元(其中国能集团对口帮扶资金1210万元),建设成牡丹综合文化中心、玻璃联栋花棚、温室花棚等。然而意外的是,该项目仅仅完成了初期的基础建设,便将此项目闲置。如今牡丹综合文化中心也变成了村委会和党群服务中心,2021年开工建设的牡丹大食堂至今闲置。对此,村民提出质疑,帮扶资金涉嫌被套取,还是项目执行出现了问题?是不是会成为一个烂尾项目?
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变成村委会和党群中心
据悉,宁城县小城子镇长皋村总面积35平方公里,辖7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322户1198人,有着悠久的满蒙文化历史,是小城子驸马府第七代后人格木普勒的府邸"七爷府"故地,距今366年、中国北方纬度最高的木质化牡丹——皇家陪嫁牡丹便位于此处。长皋村是(蒙古族)少数民族村,近年来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和'三变'改革试点村"等称号。
走访发现,事实上这个以“以花为媒为乡村振兴增色添香”产业项目却被长皋村当做村委会和党群服务中心使用,难道国家能源集团的帮扶资金仅仅是为小城子镇党委、政府建设一个长皋村建设村委会办公室和党群服务中心?
据村民反映,该项目在启动之初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期待,村民们希望借助国家能源集团的帮扶资金,将长皋村打造成集生态旅游、文化展示、休闲农业为一体的乡村振兴样板。令人遗憾的是,项目停滞后,相关设施被改造为村委会和党群服务中心,未能如期带动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部分村民质疑:“这样的结果是否对得起这笔巨大资金的投入?后续的规划是否已经被放弃?”面对村民的疑虑,相关部门尚未给出明确答复,但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公众对扶贫资金使用透明度和项目监管机制的广泛关注,这与当前扶贫资金监管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密切相关。
国家能源集团对口帮扶资金的使用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在项目建设与实际用途之间的落差背后,暴露出的不只是资源错配的问题,更是对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中监管与问责机制缺失的深刻反思。每一笔帮扶资金的注入,都承载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也考验着相关部门的责任与担当。当项目的初衷与最终呈现南辕北辙时,不仅削弱了政策的公信力,也让群众的信任大打折扣。
对此,这笔资金的使用是否存在违规操作,仍需相关部门彻查并向社会公布结果,唯有如此,才能回应村民关切,重塑公众对乡村振兴项目的信心。同时也对国家能源集团等对口帮扶单位有个明确交代,不能资金给小城子镇政府拨付了就没有了下文。期待纪委等相关部门给予彻查,尽快给村民和国家能源集团一个交代。
牡丹产业项目被闲置还是烂尾
据悉,该村围绕民宿旅游村建设实施基础设施、牡丹相关产业项目2个类别9个项目,目前均已建设完成。而且还制定了《长皋村牡丹产业发展规划》。然而,尽管规划详尽,基础设施建设齐全,小城子镇政府却未能有效推进牡丹产业的实质性发展,没有完成征地等后续牡丹产业的发展,将牡丹种植产业搁置至今,原本规划用于牡丹种植的土地仍处于其他农作物种植,对此,村民反映称,至今未收到小城子镇政府和村委会的征地通知。
更为蹊跷的是,部分已建成的牡丹产业园区大棚牡丹因长期疏于管理,出现大面积枯萎现象,园区内杂草丛生,无人问津。原本寄望牡丹产业引领村民增收致富的美好图景,而今却化为荒芜一片,责任究竟在谁?
此外,有知情村民表示,该项目旨在避开菏泽与洛阳牡丹花期,利用时间差吸引游客,促进本地旅游及相关产业繁荣。然而,如今项目停滞,不仅未能实现预期目标,反而造成了资源浪费与村民信任的流失。这一现象令人深思,也亟须有关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恢复项目初衷,回应村民关切。
项目停滞的背后,是否涉及执行不力,相关部门亟须厘清责任并推动整改。若问题属实,不仅应依法依规追究责任人,更应拿出具体举措,明确整改时限,确保帮扶资金用到实处,重拾群众信心。
牡丹大食堂成“摆设”
据了解,小城子镇长皋牡丹大食堂(民宿旅游服务中心)项目工程总投资352万元(其中彩票公益金支持投资300万元),建成牡丹大食堂二层866.4平米,设计大餐厅1个、小餐厅5个,可容纳200多人集中就餐,项目于2021年10月25日开工、2022年8月末交工;带动社会投资100多万元,自建民宿二层共270平米,可容纳6个家庭入住。
目前牡丹大食堂已确权到长皋村形成村级资产,以租赁形式对外经营,每年可接待游客3万人左右,为周边景区和苹果采摘园增加客源20%左右。在彩票公益金项目示范带动下,宁城县将进一步加大长皋民宿旅游村建设支持力度,力争将长皋村打造成为宁城乡村旅游的重要游客集散地。
然而,这个在七爷府实施民宿旅游村建设重点项目,由彩票公益金资助援建的——长皋牡丹大食堂(民宿旅游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也成了闲置资产。
对此,有群众质疑,小城子镇政府涉嫌套取帮扶资金,这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通报的多起套取骗取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典型案例相类似,这些案例显示了不同地区和层级的政府官员或机构涉嫌挪用或滥用政府资金,根本没有打算好好发展相关产业。这种说法虽然尚未经证实,但反映出村民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种种疑虑。因此,公开资金流向、明确责任主体、加强社会监督变得尤为迫切。一个以产业振兴为目标的项目,如果最终沦为形式主义的“花架子”,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资源,更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政府的形象。
本文呼吁目的在于引起当地相关部门重视,积极与涉事单位和群众沟通,妥善解决群众质疑。本网不承担因内容不实引起的侵权等责任。
来源:https://toutiaoguanzhu.fazhizaixianchina.com/show-71-40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