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韩庄镇南周庄村,一方碧波荡漾的微山湖畔,矗立着一座承载着岁月与信仰的红色记忆馆。这里的一砖一瓦、一物一景,都诉说着退役军人王广亮跨越半生的坚守与奉献。从硝烟弥漫的老山战场,到平凡岗位的默默耕耘,再到退休后矢志传承红色精神,他用生命中每一段历程,书写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王广亮出生于1962年2月,命运的风雨在他幼年时便接踵而至。6岁丧父,让这个本就贫寒的家庭失去了顶梁柱;18岁入伍仅15天,母亲的离世更如晴天霹雳。但苦难没有压垮这个少年,反而在他心中种下了坚韧的种子。1980年10月,怀着“保家卫国”的朴素理想,王广亮毅然投身军营。初入部队,他从最基础的训练做起,白天摸爬滚打,夜晚钻研军事理论,凭借顽强的毅力和出色的表现,短短几年间,便从战士成长为班长、排长、连长,还在师机关及连、营职岗位担任助理员。服役期间,他多次受到连、团、师、军、军区嘉奖,“学雷锋标兵”“优秀党员”等称号纷至沓来,五次荣立三等功的勋章,更是对他军旅生涯的最高褒奖。
1985年,是王广亮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当时,连队宣布命令让身为5年老兵兼饲养员的他留守后方。然而,当听到老山战场的召唤,他内心沸腾的热血再也无法平静。“我父母双亡、兄弟姊妹众多、单身无牵挂,让我去!”面对连长的劝阻,王广亮用三条“理由”道出了最纯粹的家国情怀。就这样,他踏上了奔赴前线的列车。
1985年3月11日,王广亮随199师596团乘坐闷罐车,开启了长达7天的漫漫征途。狭小的车厢里,战士们挤在一起,饿了啃一口干粮,渴了喝一口凉水,颠簸与疲惫中,大家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保卫祖国。3月18日,部队抵达云南省砚山县铳卡村集结训练。5月21日,他们正式接防老山战场小平寨。接防后不到一周,越军便发动了猛烈进攻。
在战斗最激烈的5月28日至31日,战场上弹药消耗巨大,运送任务成了关乎战局的生命线。王广亮带领炊事班战士,每天背着100多斤的物资、弹药,在崎岖的山路上往返阵地3 - 4趟。山间的道路泥泞湿滑,随时可能遭遇越军的炮火袭击,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有时,运送任务只能在夜间执行,战士们借着微弱的月光,深一脚浅一脚地前行,稍有不慎就会跌入悬崖。除了运送弹药,他们还要冒着枪林弹雨抬伤员、搬运牺牲战友的遗体。渴了,就捧一口山间的生水;饿了,就塞一块干涩的压缩饼干。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斗中,王广亮和战友们以血肉之躯,为击退越军、取得“5·31”大捷筑起了坚实的后勤防线。
此后,王广亮所在连队坚守阵地四个多月。短暂休整期间,他们又投身军工队,参与物资运送、战壕修筑等保障工作,并担任“12·2”出击拨点的预备队。“12·2”战斗中,连队战友伤亡惨重,八班长赵杰、七班副班长裔九凤壮烈牺牲,韩学远等多人受伤。看着昔日并肩作战的战友倒在血泊中,王广亮悲痛万分,但他强忍着泪水,继续坚守岗位。在后续接防1072阵地时,面对更为艰苦的后勤保障任务,他依然选择迎难而上,用行动诠释着“一息尚存,战斗不止”的誓言。因后勤保障工作出色,1986年6月,他被成都军区授予“阵地模范司务长”荣誉称号。
1989年12月,王广亮被济南军区表彰为先进个人。2020年10月,他转业到地方法院工作。脱下军装,换上制服,他始终秉持着“退伍不褪色”的信念。在新的岗位上,他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车辆档案管理、消防安全检查、计划生育……无论哪一项任务,他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他年年受到表彰,多次荣获“执纪标兵”“后勤管理先进个人”等称号,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12月,因工作突出,他再次荣立三等功,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不平凡的光彩。
2022年,王广亮光荣退休。本可安享晚年的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敬佩的决定:将自家位于南周庄村的五间大瓦房和大院子改建成红色记忆馆。为了收集展品,他四处奔走,走访村里的老兵,翻阅尘封的档案,甚至自掏腰包购买相关文物。他说:“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在和平年代,更应该了解历史,记住那些为祖国流血牺牲的英雄。”
这座总面积约590㎡、展陈面积约120㎡的纪念馆,以本村抗日传记为主线,通过一件件实物、一幅幅老照片、一段段感人的故事,生动讲述了老兵王子阳奔赴抗日、抗美援朝战场的英勇事迹,以及1985年参加云南对越防御作战的报国壮举。馆内,“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老山精神标语格外醒目。开馆以来,红色记忆馆已接待了一批又一批参观者,从学校师生到机关干部,从普通群众到退伍老兵,这里成了开展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的重要阵地。每一次讲解,王广亮都饱含深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后人深刻理解“哪有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默默负重前行”的真谛,激励一代又一代人铭记光辉历史,发扬光荣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从热血青年到白发长者,从战场英雄到红色文化传播者,王广亮用一生践行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承诺。微山湖畔的红色记忆馆,不仅是一座承载历史的建筑,更是一座矗立在人们心中的精神丰碑。它见证着一位退役军人永不褪色的赤子情怀,也激励着无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奋勇前行。
【作者简介】盛建伟,山东省微山县人,1962年4月出生,1980年11月入伍,研究生学历,参加过对越防御作战,大校军衔。曾任陆军第67军炮兵团放映员,陆军第67集团军政治部宣传处干事,山东省军区政治部宣传处副处长,费县县委常委、县人武部政委,临沂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军旗下走来的创业人》《军旅如歌》《沂蒙精神沂蒙兵》《大爱沂蒙》《沂蒙红商》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