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宁市任城区金宇古玩城,“玉鉴山房”学舍静立其中,茶香袅袅间,古玉温润的光泽流转。这里不仅是古玉爱好者的交流圣地,更承载着创始人王志鸿二十余载对古玉文化的执着与热爱。从舞台灯光师到古玉收藏家,王志鸿完成了令人惊叹的跨界转型,他的故事,是一场对传统文化的深情追寻,也是民间收藏走向专业化、学术化的生动写照。近日,我们有幸对王志鸿进行专访,听他讲述与古玉结缘的奇妙旅程。
王志鸿,1973年1月出生于济宁这片历史底蕴深厚的土地。他的本职工作与舞台光影紧密相连,作为资深的舞台灯光音响行业从业者,他曾身兼多场大型活动的执行导演与演出经纪人。因工作需要,他常年穿梭于全国各地,也正是这段四处奔波的经历,让他与艺术品收藏结下不解之缘。1999年,一次偶然的契机,王志鸿踏入了艺术品收藏的领域,从此便深陷其中,难以自拔。
“刚开始纯粹觉得古玩有意思,后来慢慢发现,每一件藏品都是历史文化的承载者,背后都藏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王志鸿回忆起最初的收藏时光,眼神中满是温柔。为了练就一双辨别真伪的“火眼金睛”,他开启了“疯狂”的学习模式。全国各大博物馆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海量的馆藏资料被他反复研读,他仔细对比真品的器型、釉色与工艺。在这个过程中,他也不可避免地“交了不少学费”,购入过赝品,但这些失败的经历反而成为他成长的基石,让他在收藏之路上不断积累经验。
说起收藏历程中的难忘时刻,2014年与宋代紫定茶盏的故事不得不提。当时,他从藏友手中得到这件茶盏,然而对于其真伪,藏友们各执一词。为了寻求权威鉴定,王志鸿带着茶盏奔赴北京,向故宫博物院瓷器鉴定专家杨静荣请教。杨静荣专家经过细致鉴定,最终确认这是一件宋代定窑精品茶盏。这一结论,如同一颗定心丸,让王志鸿信心倍增。次年,在济宁市举办的鉴宝公益活动中,这件紫定茶盏被专家推荐参加“宋元茶盏精品展”,并在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公开展出。这次经历,让王志鸿深刻体会到收藏的酸甜苦辣,也更加坚定了他在这条道路上继续前行的决心。
2025年,堪称王志鸿收藏生涯的高光之年。在中国杭州第二届玉文化大会上,他代表济宁市金宇古玩城“玉鉴山房学舍”送展的三件西汉玉器大放异彩,全部获奖。其中,“仙人骑熊”圆雕玉器荣获一等奖,玉辟邪斩获二等奖,汉代玉栀获得三等奖。这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对他多年来在古玉收藏领域钻研成果的高度认可,也让“玉鉴山房”在收藏界声名远扬。
载誉归来后,王志鸿正式入驻金宇古玩城,并成立“玉鉴山房学舍”,全身心投入到古玉文化的推广与研究工作中。学舍秉持“玉比德以器载道,开启古玉鉴赏 + 雅生活”的理念,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古玉藏友汇聚于此。今年5月,学社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民间玉器精品征集展暨专家鉴宝活动”,短短一个月时间,便收到300多件来自全国不同时期的玉器藏品,活动反响热烈,为古玉文化的传播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收藏对我来说,早已超越了个人爱好的范畴,它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使命。”王志鸿认真地说道。谈及未来规划,他眼神坚定,希望通过举办更多高质量的展览、开展专业讲座、出版相关书籍等方式,让更多人领略中国古代玉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民间收藏迈向更广阔的天地。
从舞台上绚烂的灯光,到古玉中深邃的历史,王志鸿用热爱与坚持书写着自己的跨界人生。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对文化根脉的追寻,更展现了民间藏家在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新文物法》实施的时代背景下,像王志鸿这样的民间藏家,正成为守护传统文化的坚实力量,让古老的文明在新时代绽放出耀眼光芒。
【作者简介】盛建伟,山东省微山县人,1962年4月出生,1980年11月入伍,研究生学历,参加过对越防御作战,大校军衔。曾任陆军第67军炮兵团放映员,陆军第67集团军政治部宣传处干事,山东省军区政治部宣传处副处长,费县县委常委、县人武部政委,临沂军分区政治部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军旗下走来的创业人》《军旅如歌》《沂蒙精神沂蒙兵》《大爱沂蒙》《沂蒙红商》等作品。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kSmHpkdn7SZGGr5gGwrDLA